第二三零章 倒反天罡!韩成孝死朱元璋。-《大明:剧透未来,朱元璋崩溃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是不是扬华夏国威于万邦?

    最不济,也要问一问有没有守住祖宗留下来的疆域。

    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来的河山,经过自己的治理,是变得更好,还是变得更差。

    只要整体上是好的,那就说明这个帝王在位做的还算可以。

    若是这些方面做的都是一塌糊涂,那他个人私德再好,写词作画再好,那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!

    是昏庸之主。”

    听了韩成说出的这一番话,再看到韩成态度如此端正,诚恳,朱元璋终于确信,韩成刚才没有骂自己。

    他就是在就是论事的说事情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对!咱也是这样的看法。

    作为皇帝,最重要的就是把你作为皇帝需要做的事情做好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至于其余的,都是细枝末节。

    甚至于很多东西,比如画画,写诗,会了还不如不会。

    一旦痴迷,就只顾着画画,写诗去了,这得耽误多少处理政事的时间?

    评价一个帝王,也应该更多着眼于他在国家大事上,都做了什么!

    你说的这些话,当真是说到咱的心坎里去来了!”

    朱元璋用力点头,表示对韩成话的认同。

    朱标也一样是觉得韩成说的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看帝王,真的不能将之当成普通人来看到。

    首先看的是他的为政,然后才要去看别的。

    “朱见深在位时,开始任命传奉官,并且任命的数量还不少。”

    韩成开始给朱元璋,朱标二人说起了成化帝的过失。

    所谓的传奉官,字面意思就是奉命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。

    后来权力开始增大,还会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情。

    传奉官也并不是成化帝朱见深发明的,而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。

    只不过,在朱见深的时候任命的最多,权力最大。

    传奉官不是正常渠道升上来的官。

    是皇帝用中旨提拔任命,不经吏部,不经选拔、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。

    因此上,从正经途径成为官员,并升迁上来的那些人,是看不起传奉官的。

    传奉官也处在官员鄙视链的最底层。

    正经途径出身的官员,也从来不将其放在眼中。

    而事实情况,传奉官也威胁不了正常途径升迁的官员。

    相对于他们的权柄,以及庞大的数量而言,传奉官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。

    自认为有本事的读书人,也绝对不会去担任传奉官。

    但到了成化帝朱见深这里,则变得不同。

    成化帝继位之初,就下了一道诏令,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,为文思院副使。

    这是九品小官,文官们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朱见深后面又陆续任命了一些传奉官。

    不过因为数量少,文官集团反应依旧不大。

    但到了后来,传奉官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,最多的一次,甚至于一次性弄了上百人。

    而传奉官们的权力,也越来越大,严重干扰到了正常的升迁途经。

    于是,开始引起文官集团的激烈反抗……

    “随着朱见深任命的传奉官越来越多,文官也越来越不满。

    面对西厂,他们都会激烈的反对,更不要说是传奉官了。

    不过,在传奉官这件事情上,成化帝的态度却要坚决的多。

    在群臣反对之下,他不仅仅没有停,反而还弄了更多的传奉官。

    这些人,很多都是出身于工匠、画师、和尚、道士的普通人。

    而这些人被授予的官职,也不只是工部文思院和锦衣卫了。

    开始遍布朝廷的各大文武机构。

    有史料记载,在成化朝的前七年,朱见深任命了传奉官二百八十余人。

    其中有二十余人成为中书舍人。

    而到了成化朝中后期,朱见深任命传奉官,可以说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。

    甚至有道士和方士,出任太常寺卿这样的正三品高官。

    这种官职滥授的情况,让文官士大夫们非常不满,所以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。

    为了反对朱见深乱来,文官集团和内阁,多次上书反对传奉官制度。

    但每次都没有明显的效果。

    文官们反对得激烈了,朱见深就象征性的罢免一部分。

    等风头一过,他又故技重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