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章 淮北的沦陷 中-《铁血魏晋南北朝》

    (加我微信公众号“猎户星座”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。)

    上次我们说到薛安都首鼠两端,计划再次反叛北魏,可惜计划胎死腹中,阴谋泄露,而薛安都为了自保,杀了女婿裴祖隆,并把罪责全推到他身上。而此时的彭城内,可想而知,气氛是多么的诡异,北魏镇南大将军尉元必须要用一场响当当的军事胜利,来镇住薛安都,使其打消“再次反叛”的念头,横下一条心跟自己走。可是彭城周边刘宋军镇四面环伺,近郊还有一支张永沈攸之领衔的中央军劲旅,拿谁开刀可是一门大学问。

    不用说,以尉元的军力,攻下彭城周围的支点小军镇应该不是问题,但这种胜利影响力不大,而那些小地方的驻军也是和薛安都一样的地方军,应该也是争取统一战线的潜在对象。但是要是直接跟张永沈攸之的刘宋中央军精锐开战,胜负实在难料,不用说失败,就算战斗打成胶着状态,那个首鼠两端的薛安都也必然发生变化,到那时,南下彭城的魏军连现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。不过战争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安全,逢敌亮剑的精神在残酷的战争中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尉元没有纠结,直接对刘宋中央军发起进攻,看他对战役的安排足以显示这位老将的战力不俗,老谋深算:

    一、尉元亲自领军团主力攻打张永驻军的下磕。

    二、一支偏师攻击刘宋军王穆之驻守的辎重存放地武原。

    三、一支小部队负责切断张永的粮道。

    四、将军李璨“协助”薛安都守卫彭城。

    战场形势一切如尉元所料,张永和沈攸之的中央军长途来袭,它的“七寸”就是粮草补给问题,而王穆之显然没有完成主帅交给他的艰巨任务。公元467年春正月,王穆之驻守的武原首先被北魏军攻陷,王穆之奔逃张永处。但粮道被断,辎重被毁,张永和沈攸之在下磕已陷入死地。于是张永也没纠结,直接放弃下石盖,连夜逃走。可惜天公不作美,正赶上天降大雪,泗水封冻,船只不能起航,于是张永放弃船只,徒步南奔。史载刘宋中央军士卒冻死的有一大半,手脚被冻掉的十之七八,真是惨绝人寰。

    尉元得理不饶人,率领机动骑兵绕到刘宋军退路的前方堵截,而此时的薛安都早已将“犹豫疑惑”抛到九霄云外,率领本部兵马在张永后面追杀,张永军大败,被杀者数以万计,前后六十多里,尸体遍地,抛弃的军用物资和武器无法计数。上演了我们在上一章开篇描写的惨烈一幕。

    张永自己的脚趾也被冻掉,和沈攸之仅仅逃出性命而已。刘彧得到前线大败的战报,召见尚书左仆射蔡兴宗,把报告拿给他看,说道:“在你面前,我深感惭愧啊。”于是贬张永为左将军,免除沈攸之官衔,命他以贞阳公名义担任现职,返回淮阴驻扎(淮河南岸),防备北魏军南下。刘彧在大败之后能主动找到当时反对自己出兵的蔡兴宗认错,并勇敢承担责任,说明这个“猪王”还是具备一些王者的胸怀,比起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大败后反而冤杀田丰的袁绍来说,还是强了不少。

    回看尉元突击刘宋中央军的这场战役的完胜,其要点就是攻占敌人的辎重屯聚地以及切断粮道。我曾经看过共和国开国大将粟裕将军的《战争回忆录》,粟裕将军总结道(大意):在战役胶着之时,总会有一个双方都在尽力争夺的“要点”,一但在这一点取得突破,则一顺百顺,战役向好的进程将不可逆转的发展。粟裕将军的总结是用千千万万的血的教训换来的,理论很精辟,但在实践中胜负的关键是,双方主将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,以及对于“要点”投入的“赌注”有多大因人而异,这才导致了最终战役的走向。

    而尉元显然比张永和沈攸之棋高一手,张永当然也知道王穆之驻守的辎重所在地武原的重要性,但最终武原被攻陷就是粟裕所说的“要点”的丢失,说明张永在战争资源的调配上还是出了很大的问题,而最终的全面溃败就是必然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如果说武原是彭城争夺战的“要点”的话,那么彭城,以及彭城所在的徐州地区,就是刘宋帝国淮河以北地区,以及位于和北魏交界的边境地区的整个攻击防御体系的“要点”。看过前面篇章“新隆中对”的朋友应该对彭城的重要性有所了解:彭城位于刘宋帝国北伐主要线路东线的枢纽位置,是刘宋水军前出黄河,席卷黄河南岸的攻击出发地和据点。从彭城沿泗水向北是黄河东部重镇碻磝,通过它可以进入黄河;向东北则为整个青州地区提供补给,从而控制青州;向西可以支援中线桥头堡悬瓠;向西北则可以威胁北魏黄河南岸重镇滑台。彭城的丢失,使得刘宋淮河以北地区形势全面恶化。刘彧终要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惨痛代价。

    彭城在尉元的一场大胜下暂时安定下来,我们再来看看镇西大将军拓跋石领衔的一路大军前去悬瓠(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)接受汝南太守常珍奇投降的情况。

    当拓跋石领兵抵达上蔡(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)时,常珍奇率领文武官员前往迎接。而拓跋石却打算驻扎汝水北岸,并不打算立即进入悬瓠城。拓跋石的想法很容易理解,常珍奇投降是否有诈尚不可知,先在汝水北岸观望一下无疑是个稳妥的主意。从这一点来看,拓跋石比起尉元来就差了不少,如果尉元也如拓跋石般犹犹豫豫,薛安都在中央军先行到达彭城脚下武力胁迫之时,很有可能再次回归刘宋,如此就没有这几章所描写的故事了。

    不过拓跋石帐下有能人,谋士郑羲说:“常珍奇虽然亲自迎接,但他内心诚意实难预测,不如直接进城,控制城门,占领仓库和官府,夺取他的要害,这才是最安全的策略!”拓跋石采纳了这个建议,接管了悬瓠城。郑羲所料一点没错,常珍奇也不是死心塌地的投降北魏,可以想见拓跋石在郑羲的辅佐下,一定将常珍奇严密控制起来,常珍奇失去一定自由,当然心有不平。

    史载郑羲对拓跋石说:“观察常珍奇脸色,有些愤愤不平,不可不暗加防范!”果然,当晚有人在城中纵火,打算发动变乱,但因拓跋石已有准备,所以中途中止。史书记载夜晚纵火案是常珍奇所为,其实应该是常珍奇纵容不愿投降的手下作乱而已(像薛安都对待女婿裴祖隆一样),如果纵火是常珍奇亲自所为,拓跋石岂能让他活到天明?

    不过常珍奇没有像薛安都那样死心塌地归降北魏,后来,当拓跋石继续南下攻击汝阴时,常珍奇在刘宋的策反下,再次反叛北魏,趁悬瓠防备虚弱,纵火焚掠悬瓠城,并驱逐掳掠上蔡、安成、平舆三县人民,可惜刘宋帝国并未像张永沈攸之支援彭城那样接应常珍奇,结果拓跋石回军平叛,常珍奇单人匹马逃回刘宋帝国,从此消失在烟波浩渺的历史当中,不知所踪。

    随着薛安都和常珍奇献出淮北土地,刘宋帝国原先北方牢固的防御体系彻底被打破,尤其彭城的丢失,导致刘宋帝国淮河以北防御体系急剧恶化。刘宋帝国怎能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?北魏刘宋还要围绕徐州继续进行残酷的较量。

    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