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381毫米穿甲弹以过6o度的落角命中“苏联”号一号炮塔顶盖,但并没有击穿,剧烈的冲击只是在装甲顶盖上留下一个凹坑,爆炸产生的弹片敲得装甲舰桥叮当作响。『『笔趣『『『阁Ww W.『biqUwU.Cc而两万多米外的“俾斯麦”号就没“苏联”号这么走运了:一重达118o公斤的4o6毫米重型穿甲弹击中它的右舷副炮位置,直接撕开了炮塔顶盖和下面的水平装甲,在舰体内部爆炸,25.5公斤烈性装药产生的能量使被击穿了两个舱室一片狼藉! 但是“俾斯麦”号受伤并不重,运气也算不错——那炮弹由于射角的原因并没有直的落入副炮下部弹药库:如果是那样,估计“俾斯麦”号就差不多交代了! 一次相互有效的炮击就反映出了苏德双方战列舰设计上的差别,不得不说“苏联”号占据了一定优势,而“俾斯麦”级的设计思路已经有些落伍了。 “俾斯麦”级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成的最大战列舰,它们的建成和服役在世界海军界都曾引起极大反响,就连丘吉尔也称赞其为“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”!它们传奇般的生涯更令其笼罩在神奇的光环下,但是事实上“俾斯麦”级的设计思想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,是拿一战的思想设计二战的军舰,结果可想而知了:她下水时就已经是落后的战列舰,确切地说:“俾斯麦”级是在二战的时候造出的代表一战最高水平的战列舰!(有人将“俾斯麦”级列入“百年设计最糟糕战舰”里,作者对此第一个反对,但仔细体会一下也会现它有些地方是落伍了,而造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一个被限制了那么多年的德国能造出“俾斯麦”级来已是非常不易!) 为什么说“俾斯麦”级是一战水平的战列舰?因为从全面防护,大船小炮,到长程轻弹,全部都是一战德国海军的思路。“俾斯麦”级设计本身就是从一战“拜仁”级战列舰的概念延续,改进的是设备,设计思路没变。 而体现二战水平的后条约型战列舰重要特征简单的说包括:重点防护概念,三联炮塔,船体设计,防空程度等。 就火力上而言,德国的381mm炮(很多资料上显示是38o毫米,作者是习惯用381这个数据了,在2o年前第一次知道“俾斯麦”号的大名,那会的记忆中就是381.)在世界同一口径级别里是远程穿甲力最弱的,但是它的射程最远! 德国人延用一战的经验,使用较轻的弹头来达到较远的射程,以便与对方大一级口径的主炮抗衡(一战时的28omm对英国3o5mm,这次的对抗目标是英国的4o6mm(纳尔逊级)。射程差距是拉平了,只是英国人的新式战舰不再是一战时轻防护的货色,纳尔逊的4o6mm炮在2oooo码上就可能将“俾斯麦”级开膛,而“俾斯麦”级在15ooo码上都未必能把对方怎么样(对于这一点,德国就没制造4o6毫米舰炮的经验,要是船等炮显然不现实,德国设计师还是很高明的。而“纳尔逊”级在海战中要是同“俾斯麦”级抢占T字头,用脚趾头就能想象谁能赢, “纳尔逊”级的特别设计有点“先见之明”。) 由于德国是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,为了降低风险、保证研制进度,尽量采用了现成的技术: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,前后各布置两座。这种布局在二战比较少见、也常被人诟病,称采用这种布局不利于减少舰体长度与装甲带长度,但这也是出于它自身的特殊原因与特殊的作战需求。 德国有自己的实际考虑:自己的战舰数量不可能与英国抗衡,出现寡不敌众不可避免,多炮塔可以有利于攻击分散目标,散布精度也更好。可是主要原因还不在于此,射界才是主要因素:在撤离作战中采用3x3布局就有可能导致6门主炮无法射击,这是很致命的。 此外3x3布局只要损坏1个炮塔战斗力就下降三分之一,而双联装只会损失四分之一。“俾斯麦”级主炮最大射很高,最小仰角射为3/分,最大仰角射为2.3/分,达到同期战列舰(包括任意角度填装的法国战列舰)的最高水平。穿甲弹采用的是“高初轻型弹”,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,但远距离的着靶存性能相应降低,加上它的弹道低伸不利于远距炮战,在一战后建造的战舰主炮中属于中游,弱于大和、衣阿华和维内托级,和黎塞留级、南达科它级大致相当,但强于乔治五世级、纳尔逊级、前卫级甚至狮级。 正因为“俾斯麦”号射的穿甲弹是远距离穿甲能力较弱的“高初轻型弹”,“苏联”号的装甲炮塔顶得住,如果是重型弹设计就不好说了! 尽管俾斯麦级的火力并不出众,但德国一直在装甲防护方面经验丰富,其装甲防护沿用全面防护模式,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,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o%的水线长度和56%的舷侧高度,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,占标准排水量的41.85%。 此外“俾斯麦”级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,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,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,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,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,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。它的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o公斤***的水下爆破,实际上却可以抵御3oo公斤烈性炸药(其膨胀系数为***的2.5倍)的爆炸! 虽然“俾斯麦”号的装甲厚度系数一般,但它的装甲材料非常优秀,享誉世界的“德国钢”不是吹出来的!(根据战后美国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,俾斯麦级的knet/a装甲抗弹性能大约是美国衣阿华级的c1assa装甲的115-12o%,而日本大和级的Vh装甲抗弹性能只有美国c1assa装甲的84%——以测试样品来说如此,但并不一定是所有产品。)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