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V-2FJDD反舰弹道导弹的诱饵弹头,让美军海基中段拦截系统的识别措施全部失效,不能准确分辨真实弹头。 气球外形与弹头近似而又有不同差异,成像技术不能区分目标形状,表面镀金属膜,雷达波不能透过气球发现内部是否有弹头存在。 外表覆盖相同的雷达吸波涂料,雷达不能区分表面材料电磁特性,红外设备不能依靠辐射波段区分材料,具备不同的章动角、进动周期、翻滚周期,不能区分质量分布。 冷却气球,不能区分温度变化率,安装加热膜加热至不同温度,不能区分表面温度、辐射强度,更不能依靠辐射面积过滤点热源。 尤其是诱饵的质量分布,是轻型诱饵唯一无法模仿的因素,也是区分差异化诱饵最可靠的识别因素。但弹道中段目标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,只能通过进动周期、章动角等因素间接推测,而这些因素同时与质量分布和目标形状有关,通过精心设计诱饵的形状和配重,可以模拟大质量弹头的进动周期与章动角,从而使这一识别方法失效。 更重要的是差异化诱饵使拦截系统识别目标的思路失效。不管哪一种识别方式,前提都是建立一个用以区分目标的识别标准。如果导弹来袭的目标是伊叙联邦的话,就算的是面对同样的攻击,那也能够十分轻松的进行识别。 手段十分的简单,用超级米格机载激光拦截系统来区分目标,轻型诱饵(即各种气球)质量小壳体薄耐热性差,当受到高能激光照射时会因为高温导致气球破裂,即使不破裂也会因为光压作用而改变飞行轨迹,从而与真弹头区分开。 当然,也可以用其他的激光手段来进行区分,遗憾的是,对于红警兵团来说,现在的激光武器还是相对来说,比较遥远。 至少要等光陵塔出现,才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。 面对这种无法锁定真弹头的情况,美军所能够选择的办法,就是拦截全部的弹头。 可是当所有的假弹头全都释放出来之后,出现在天空之中的目标,一下子就多出了一百二十个,而真正的二十四个弹头,就隐藏在其中。 最主要的是,刚刚导弹推进器的停止,让美军此前所有的弹道计算,全都变得毫无意义了。 要知道,在海面上的舰队,横跨数百公里,攻击到每一艘军舰的弹道,都是完全不同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