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章筹划-《红楼之贾府旁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泰安元年、十年、十一年、十七年、二十四年、二十九年、三十四年陕西皆连年“大旱”,百姓十不存一

    十个人里面有九个都是渴死的,还有一个是饿死的,果真应了那一句: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

    庆隆三年,河南亦是大旱,可谓是天灾不断。

    大周已经是日落西山,距天下大乱也不早了,再过十几年后,那时可是真正的岌岌可危了。

    贾凝此时也不再多想,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考取更高的功名,在短暂的数年里尽量捞一个两江总督、一省巡抚的位置。

    时间若是紧迫,再不禁也要捞个金陵知府,亦或江浙地区的知府,为日后天下大乱定下根基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转眼之间,贾凝从木桶中走出,擦了擦身子,在铜镜前洗了一把脸,清醒了片刻。

    随后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袍,打开了封闭的纸窗,顿时一阵阵微风吹过屋来,暖意十足。

    贾凝从客栈的三楼往下看,这是一条满是市井气息的街道,十分杂乱,而且喧闹不己,于是他也没有了赏风景的心情,又关上了门窗,这毕竟不是一个观景的客栈。

    没有事情可做,贾凝索性就坐在桌前,看起了古旧的书籍,不时还临摹一番诗赋。

    也许是想象到了大周百姓流离失所、水深火热的场景,贾凝翻看了许多名人以此所作的诗词,其中典型的诗词就如,石壕吏这首通过途事、抒情表达含义的诗篇。

    泛黄的纸页上清晰的写到:诗名石壕吏,作诗者圣人杜甫。

    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

    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

    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。

    听妇前致词……一男附书至

    室中更无人……有孙母未去

    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

    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