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只见她先是往木板孔洞里铺上薄薄一层沙土,接着每个小洞放两到三颗稻种,最后用沙土将小洞松松填满。 “咱们蜀地雨水过剩,又多是梯田,刚插进田里的秧苗,遇到下大雨,田里涨水,水一深,秧苗很容易脱土浮到水面,如果缺口放的再不及时,田坎一垮塌,秧苗也就被冲走了。” “像这样培出来的秧苗,每一株根系都带一小坨原土,秧苗根系自重增加,插在水田里也就不容易被冲至水面,存活率也大大提高。” “还有这土,不是黄土,而是靠山林的沙土,比黄土蓬松,透气性也更好,等秧苗在木板上长出来,移秧也更容易,而且土里按比例加了牛粪猪粪和干草灰,整个培育过程只要再浇两遍粪水,几乎可以做到百分百成苗。” “去年我按传统撒种法和这种方法分别培育秧苗,同样数量的稻种,能比传统方式多生出一半以上的秧苗。” 李小英说完,李芳芸不知想到什么,两手一击掌,好像发现新大陆般兴奋道:“难怪去年你家的秧苗田,一半青黄不接,一半长势喜人,原来是下面多了这么块板子。” “是这个理儿,这张板有固肥的作用。”李小英朝李芳芸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。 不过李芳芸又有了新的疑惑。 “小英啊,你这个法子好是好,可会不会太费工夫了?” 李芳芸看向堆满半院子的木板。 天哪,一个木匠不眠不休得干半个月吧。 李老伯是木匠倒还好说,她家宁城劈柴是一把好手,裁木料…… 还是算了。 李小英淡淡一笑,拿起一粒稻种展示。 “只要能让这一颗种子长出成百上千颗种子,费多大功夫都值得,等到稻种足够多,大面积量产,那时才是追求高效省力的时候。” “我忙碌三年多,也才得这两袋稻种,徐二嫂,它们呀,比金子还金贵呢。” “可不是,小英对这两袋谷子宝贝着呢,连我和她爹,还有她公婆,碰一下都不成。”李老太笑道。 “说的是,要我家有这么好的稻种,我也宝贝。”李芳芸羡慕道。 “会有的。”李小英坚定道:“等这一季的稻子收了,第一个给徐二嫂你家送两袋稻种。” “不不不,我也就说笑,可不敢要。”李芳芸连忙摆手拒绝。 “要的,”李小英接着道:“不仅徐二嫂你家,最晚明年,咱们李家村家家户户都得换成新稻种,吃上白白胖胖的大米粒。” “啊?”李芳芸的嘴边大大张开,不太理解李小英在说啥。 李小英被逗笑。 “告诉嫂子也没事,这稻种不仅粒大皮薄,而且呀,是三季稻,耐寒耐热,与嫂子家的单季稻大大不同,前几年尚在试验,怕被歹人觊觎,我都种在相公家屋后那块田里。” 老王家屋后那块田李芳芸是晓得的,不到三分,四周被高高的竹围栏圈住,外面还堆了密实的玉米杆,把田围得密不透风。 原来是种了金子,怪不得不让人瞧。 “三季稻可是说一年能收三回稻子?”李芳芸觉得左胸口有个东西要跳出来了。 李小英点头,“是的。” “这可真是件大事,小英啊,你太了不起了,你家的田,嫂子做主,让你徐二哥来犁。”李芳芸浑身充满干劲,顺便把自家相公也安排了。 “想吃白白胖胖的大米粒怕是还得等些日子,本大人打算在全县范围推广小英的三季稻。”宁钰突然道。 做种都不够,还想吃? “顺便再通知你们一件事,等这些秧苗长出来,不栽在李家村,栽到徐家的庄子里去,那边的田土质更肥沃,前五季的稻子全用作稻种,你们两家也搬到庄子里去住,专门负责培育稻种。” “徐大人,这是什么时候决定的事?”李小英迷茫。 宁钰气定神闲道:“现在。” 第(3/3)页